:::

陸皓東烈士

陸皓東烈士
    陸皓東烈士
    陸皓東,名中桂,字獻香,別號皓東。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人。父親陸曉帆,在上海經商,經營得法,爲一成功的商人,然在皓東九歲時逝世。
    皓東八歲入鄕中私塾接受啓蒙敎育,聰明好學,眞摯誠懇,與國父孫中山先生爲同村好友,爲幼年時代的玩伴,以後孫又隨家人往檀香山移民,陸皓東則仍留在翠亨村,待國父於光緖六年,由檀香山回鄕,兩人重聚,仍是一對相知深而又交談十分投機的好友,曾在家鄕把北帝廟的神像加以搗毁,爲此遭受鄕人的責難,迫使雙方家中將兩人分別送往香港與上海避難。陸皓東到了上海,就學於電報學堂,畢業後派往蕪湖電報局工作,充任領班職務,是時國父在香港西醫書院就讀,常與陳少白、尤列、楊鶴齡相談時政。十七年前後,陸皓東時來香港、廣州小住,對於國父的政治見解十分支持。後來與同鄕黎吉卿女士結婚,將工作重心亦移來廣州,故參與政治活動更爲積極。十九年,國父來廣州開業行醫,設醫務診所之分所於基督敎雙門底聖敎書樓內,陸皓東常來書樓與同志聚談時政。
    二十年夏,陸皓東陪同國父經上海往天津,準備上書李鴻章,提出國是之主張,可惜此「上李鴻章書」內的意見,李鴻章不採衲,兩人失望而歸,但北上京津之行,也讓他們對政局尙抱改革希望的幻想完全破減,認爲中國非有非常手段,不足以挽救中國,下定心志從事革命工作了。二十一年,國父由檀香山歸來香港,積極發展「興中會」革命組織,陸皓東則偕同陳少白、鄭士良在港協助國父完成聯合楊衢雲、謝讚泰等人所組織的輔仁文社的工作,使革命組織力量得以集中,卒以可進行後續的實際行動-革命起義。
    同年二月二十日,在香港召開會議,討論在廣州起事的計劃,會上通過了由陸皓東所提出的靑天白日旗爲興中會革命的旗幟。稍後,陸皓東和國父一行到廣州,成立興中會組織,在雙門底王氏書舍成立「農學會」爲掩護機關,積極招兵買馬,並決定在該年的重陽節舉事。待舉事之日迫近,一切均按計劃進行之際,突因黨員之一的家人向淸廷告密,使淸廷有所戒備,派兵四出捜查,陸皓東等人都因機警得以兔脫,但又思及在王氏書舍機關中,尙有黨員名册未及攜出,陸皓東以事關黨員生命安全,乃冒險返王氏書舍,從容焚燒名册,然亦不幸被捕。
    陸皓東被捕後,淸方嚴刑逼供,他寧死不招;九月二十一日,從容就義,死時年僅二十七歳。他的屍首不知被淸方置於何處,故後人無從尋找,只將其遺齒兩枚及衣冠葬於故鄕翠亨村。  

資料來源:《中國戰史大辭典-人物之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