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福星烈士

羅福星先烈
    羅福星先烈
    羅福星,字東亞,號國權,又稱中血,原籍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高思鄉大地村人。清光緒十二年出生於印尼的巴達維亞(今雅加達)。週歲時,隨父母自僑居地返國。六歲啟蒙,誦讀詩籍經文。十歲,再回印尼僑居地,就讀華僑中學。二十九年,隨祖父來臺,居新竹廳苗栗一堡牛欄莊,並就讀於苗栗公學。其為人豪邁灑脫,擅口才和組織,談革命,娓娓不倦。因不堪日人統治,三十三年,舉家遷回廣東,途經廈門,正式加入同盟會。三十四年,奉派出國招募黨員,先後任職於新加坡、巴達維亞等地的華僑學校。因工作之故,結識流亡南洋一帶的黃興、胡漢民、趙聲等革命黨人,交往密切。宣統三年,返回參加黃花崗之役,身負重傷,後走避香港、暹羅等地,最終抵巴達維亞,會晤黃興,共謀再舉。不久武昌起義,與胡漢民、黃興等人於爪哇一帶招募民兵二千餘名,返國投效革命。軍抵蘇州,適值南北議和,清帝答應退位,故奉令解散民軍。
    民國元年,奉孫中山先生之命,來臺組黨,密組支部於苗栗,以臺北大稻埕大瀛旅館為連絡站,另有臺南、彰化、桃園、基隆、宜蘭等據點,並以江亮能、黃霖、黃光樞、謝得香、傅清鳳、黃員敬等十二人為募集員,以華民會、三點會、革命會等外圍組織名義活動,爭取黨員。一年之後,黨務大為推進。民國二年三月,黨員發展為五萬人,曾發表宣言,號召臺胞,企圖大舉抗日,為日人事先得知,捕之甚急,幸因機警,且同志多方掩護,未被逮捕;同年十二月,日人追捕愈急,羅氏見局勢不利,乃暫停活動潛逃至淡水,伺機偷渡返國,以避鋒頭,不幸被補。此事株連甚眾,即日人所謂的「苗栗事件」。三年三月三日,從容就義,年僅二十九歲。臨刑前,寫有絕筆書:「不死於家,永為子孫紀念;而死於臺灣,永為臺民紀念耳」。

資料來源:《中國戰史大辭典-人物之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