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後備指揮部
:::
回後備指揮部
English
網站導覽
雙語詞彙
民意信箱
分眾導覽
大
中
小
主題 :
靛藍
|
春節
|
端午節
|
中秋節
_
熱門關鍵字:
教召、
免召、
招募資訊
進階搜尋
下級單位區
回後備指揮部
English
網站導覽
雙語詞彙
民意信箱
大
中
小
主題 :
靛藍
|
春節
|
端午節
|
中秋節
下級單位區
_
熱門關鍵字:
教召、
免召、
招募資訊
進階搜尋
:::
後備服務
輔導組織
輔導中心
組訓工作
服務工作
現在位置
首頁
後備服務
輔導中心
選單
收合
基隆市
宜蘭縣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市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雲林縣
嘉義縣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臺東縣
花蓮縣
南投縣
澎湖縣
金門縣後備服務中心
連江縣後備服務中心
地址
臺北市博愛路172號
服務臺電話
(02)26323842
輔導中心
12個
輔導幹部
1977員
地圖
各輔導中心簡介
士林區
中山區
北投區
信義區
松山區
大安區
南港區
內湖區
文山區
大同區
中正區
萬華區
士林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環境介紹
士林區位於臺北盆地東北方,土地平坦,轄區廣闊,為北市面積最大之區,士林區舊名八芝連林,又稱芝蘭。清代命名「芝蘭堡」因其名不雅改稱「士林」是「士子如林」之意。
輔導中心概況
督導員:22員
輔導組長:51員
輔導員:123員
合計:199員
輔導幹部
主任
邱彥博
副主任
張益誠
秘書
潘俊璋
中山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環境介紹
中山區為臺北地區最早之商業區,遠在臺灣光復,行政區重新規劃,因國父孫中山先生於日據時代曾經到臺灣,駐駕於現今火車站附近,因而此區命名為中山區。
輔導中心概況
督導員:21員
輔導組長:42員
輔導員:111員
合計:177員
輔導幹部
主任
曾國益
副主任
施鈞堡
秘書
李俊賢
北投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環境介紹
早期居住在北投的原住民,屬於平埔族部落。「北投」地名就是平埔族的語音,意思是「巫女」; 北投溫泉因為泉質優美,適宜休養、復健、美容,又可以治病,溫泉業因此興起。
輔導中心概況
督導員:24員
輔導組長:42員
輔導員:95員
合計:164員
輔導幹部
主任
陳宗岳
副主任
何凱靖
秘書
胡學嘉
信義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環境介紹
臺北市政府於民國七十九年將原松山區縱貫以南與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以北合併為「信義區」。信義區素有「臺北曼哈頓」之稱,交通運輸接軌後,成為全台的貿易重鎮。
輔導中心概況
督導員:20員
輔導組長:41員
輔導員:101員
合計:165員
輔導幹部
主任
蕭振中
副主任
蔡茂松
秘書
范國華
松山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環境介紹
松山機場為國內最大航空站、交通四通八達,迅速便捷,另有體育場,社教館等。百年史蹟有松山慈祐宮、臺北府城隍廟及饒河街觀光夜市,區內工商發達,商業活動極為頻繁,帶動本區繁榮與發展。
輔導中心概況
督導員:16員
輔導組長:33員
輔導員:97員
合計:149員
輔導幹部
主任
湯富杰
副主任
李志漢
秘書
呂豐安
大安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環境介紹
大安區位於臺北市西南地帶,最初至大安開墾多來自福建泉州府「安」溪人;昔日是臺北市最典型散居型農戶,現在玻璃帷幕取代稻畦村舍,繁華接替寧靜,呈現臺北國際性都會的發展縮影。
輔導中心概況
督導員:20員
輔導組長:53員
輔導員:138員
合計:214員
輔導幹部
主任
簡榮誠
副主任
顏昌海
秘書
王國全
南港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環境介紹
南港區位於臺北市東南地帶早年,南港區最享有盛名的是包種茶,當地士紳為增加就業機會,積極爭取工廠設立,一時間南港成為北台灣的重工業中心,當年「黑鄉」也成了南港的代名詞。
輔導中心概況
督導員:10員
輔導組長:20員
輔導員:78員
合計:111員
輔導幹部
主任
沈百周
副主任
陳文恭
秘書
凌致祥
內湖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環境介紹
內湖區之「內湖」名稱,始見於清乾隆13年,多處小盆地地貌,當地漳州閩南語稱盆地為「湖」,故內湖是「內部盆地」。鄉公所設於內湖村,民國57年7月1日併入台北市為「內湖區」。
輔導中心概況
督導員:18員
輔導組長:39員
輔導員:120員
合計:180員
輔導幹部
主任
林宏機
副主任
李國寶
秘書
劉傳元
文山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環境介紹
文山區位於臺北市最南方,與新北市新店市新店區接壤。此區為臺北市山區地形比例最高的一區,因此天氣相對市區來說較為潮濕,著名旅遊景點貓空、臺北市立動物園即位於本區。
輔導中心概況
督導員:21員
輔導組長:43員
輔導員:119員
合計:186員
輔導幹部
主任
曾憲偉
副主任
鄭修德
秘書
黎煥志
大同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環境介紹
大同區的文化始於大龍峒,而商業活動是從大稻埕延伸至今。大稻埕的興起於在天津條約之後,淡水正式開港通商。大稻埕因此而延著淡水河,逐漸形成街市,成為臺北市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
輔導中心概況
督導員:12員
輔導組長:25員
輔導員:100員
合計:140員
輔導幹部
主任
黃東昇
副主任
李育麟
秘書
孫懷蘇
中正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環境介紹
中正區原本分別屬於城中區和古亭區,在1990年臺北市行政區合併為中正區,當年取名為中正區,有個趣聞,是因為當年先總統蔣公,在此居住-而取名中正區。
輔導中心概況
督導員:15員
輔導組長:31員
輔導員:79員
合計:128員
輔導幹部
主任
邱啓瑞
副主任
董剛岑
秘書
何庭翔
萬華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
環境介紹
萬華古名艋舺,為凱達格蘭族之音譯,因該族慣以獨木舟往來各地,先民移民來此,看到獨木舟成群蝟集,便以同音之艋舺稱之,另萬華區最著名華西街觀光夜市及龍山寺古蹟。
輔導中心概況
督導員:18員
輔導組長:36員
輔導員:105員
合計:162員
輔導幹部
主任
劉申雄
副主任
許准淳
秘書
劉俊宏
更新時間 :
114-01-22
回到上方